• 国道29号:沙漠现游鱼,自闭女清洁工带少女荒野求生

    发布日期:2025-04-19 02:57    点击次数:181

    《国道29号》是雾,是清晨弥漫在群山之间的白色絮语,它缓慢流动,模糊一切,又在某个恍惚的瞬间,渗透进人的血液里,让人分不清究竟是沉溺其中,还是被困囿其中。

    森井勇佑的这部公路片,像是打破传统类型片限制的某种反叛,它摒弃了惯常意义上的故事推进,选择在光影和静默之间游弋,恍若一场关于孤独、羁绊和解放的游牧旅程。是的,它足够诗意,足够松弛,但这份刻意而为的“自由”,究竟是充满灵性的电影语言,还是被作者自我意识裹挟的自我满足?

    两小时的电影,如同一场低温缓煮的梦境。有人沉醉其中,感叹这是一部不愿醒来的“公路诗篇”;也有人在剧场的黑暗中困顿、疲惫,感慨自己在梦里梦外反复失重,终究抵达不了任何情绪的高潮。这是一次试图撬动观众耐心的影像实验,还是一次失速的公路漫游?

    失语者的公路之旅

    日本电影的公路片,往往带着某种哲学意味,《菊次郎的夏天》《横道世之介》《编舟记》莫不如此。《国道29号》延续了这一传统,但又比以往更加内敛、破碎,甚至带有超现实色彩。

    影片开场,孤独的清洁工中井德子(绫濑遥 饰)踏上旅途,她几乎不说话,像一只在城市废墟中飘荡的蜻蜓,而与她同行的小春(大泽一菜 饰)则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少女。两人一同沿着国道29号,从兵库的姬路市一路向北,驶入鸟取的广阔风景。

    在旅途中,她们遇到形形色色的陌生人,而其中一些相遇是奇幻的——比如沙丘中游过的大鱼、在森林里漂流而去的老人,似乎都暗示着现实与虚幻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

    这样的超现实主义表达,仿佛将是枝裕和的现实主义风格与岩井俊二的唯美主义揉捏在了一起,再加上一丝黑泽清式的疏离感。问题在于,这样的美学策略是否真的有效?

    “治愈”还是“催眠”?

    节奏问题成为本片最大争议点之一。

    影片的剪辑和运镜,前半段有点韦斯·安德森的调度感,但很快就变得稀薄,回归到一种极简、沉静的风格。镜头大部分时间保持固定,长时间凝视角色的动作或者风景,比如清晨雾气弥漫的国道、车窗外流动的森林、两人走在稻田间的身影……这些画面确实美丽,但同时也极易让人产生疲劳感。

    森井勇佑导演明显在追求“时间的质感”,希望观众沉浸在公路的流动性和人物心理的变化中。然而,沉浸与沉闷之间,往往只隔着一条细线。

    对于习惯了短平快节奏的观众而言,这种“静止感”未必是治愈,可能更像是一场挑战观影耐心的持久战。

    那么,这种缓慢节奏究竟是艺术选择,还是导演对“讲故事”的逃避?这就要回到本片的核心主题了。

    “矫揉造作的孤芳自赏”?

    ——孤独的人与不被理解的人,像是在沙漠里游泳的鱼寻找水源。

    中井德子和小春的旅程,其实是一次自我救赎的过程。蜻蜓这个角色,一开始几乎是沉默的、封闭的,而小春则像一个试图撬开她内心的钥匙。她们在旅途中遇见的人,也仿佛是她们心理状态的映射——比如那个“划船离开”的老人,他的离去象征着某种释然,也许是逃离现实,也许是走向死亡。

    但问题在于,影片对这种孤独感的呈现,似乎过于依赖意象,而缺少足够的情感建构。观众可以感受到角色的寂寞,却很难真正共情。

    《国道29号》让他们想起《Aftersun》,但后者之所以能打动人,是因为它通过细腻的回忆与现实交错,让观众能够代入角色的心理。而《国道29号》的角色,始终像是电影中的符号,而非活生生的人物。

    导演似乎过于迷恋“氛围”,但氛围并不足以支撑一部电影的故事。结果便是,一部分观众沉醉于这种梦幻感,而另一部分观众则彻底失去了耐心。

    风景是主角?

    无论如何,电影在视觉层面确实有独特之处。鸟取和姬路的风景,被拍得如同一本绘本,绿色浓郁得仿佛是后期调色过度,但在现实中却是真实存在的。这种过分美好的景色,让人一度怀疑:这究竟是现实,还是角色想象中的世界?

    本片是“鸟取县的观光宣传片”,影片在影像上是成功的——至少,它成功地让人对国道29号产生了好奇。

    至于影片中的魔幻元素,比如公路上游过的大鱼,与现实世界的结合是否足够自然,这也是见仁见智。

    《国道29号》并非一部讨好所有人的电影。它的缓慢节奏、超现实元素、寡言的角色、断裂式的镜头表达,都让它注定成为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喜欢它的人,愿意将其视为一场梦境,一次关于孤独和陪伴的隐喻旅程;而无法接受它的观众,则会觉得这是一部无聊且自我沉溺的电影实验。

    最终,这部电影问出了一个问题:在这个信息爆炸、短视频文化侵蚀人们耐心的时代,我们还能接受一部如此慢、如此内敛、如此“难懂”的电影吗?或者,换个角度说,这样的电影,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